创新药BD再突破!复星医药自研免疫调节小分子抑制剂授权出海
近日,复星医药宣布,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与专注于研发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英国生物技术企业Sitala Bio Ltd(“Sitala")达成《许可协议》,将向Sitala授予小分子抑制剂FXS6837及含有该活
近日,复星医药宣布,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与专注于研发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英国生物技术企业Sitala Bio Ltd(“Sitala")达成《许可协议》,将向Sitala授予小分子抑制剂FXS6837及含有该活
由复星财富控股自主孵化的Web3品牌FinChain星链正式发布,并宣布已与投资人完成签署首轮外部融资的相关协议,融资金额达数百万美元,战略投资人包括Solana基金会、Vaulta基金会、Sonic Labs、Animoca Brands、Unified V
2025年,中国ESG(环境、社会及管治)发展迈入“深水区”。财政部推进可持续信息鉴证准则体系建设,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突破45%,不难发现,ESG已从“可选动作”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复星国际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00656,简称“复星国际”)及其附属公司(统称“复星”或“集团”)今日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之中期(简称“报告期”)业绩。
2025年上半年,复星国际(00656)积极把握宏观经济与产业趋势,深化战略聚焦,以创新研发与深度全球化运营双轮驱动主营业务稳健增长。期内,公司总收入达到872.8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产业运营利润达31.5亿元,归母净利润达6.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复星国际(00656)积极把握宏观经济与产业趋势,深化战略聚焦,以创新研发与深度全球化运营双轮驱动主营业务稳健增长。期内,公司总收入达到872.8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产业运营利润达31.5亿元,归母净利润达6.6亿元。
复星医药近日发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业绩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在报告期间,公司实现了195.14亿元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达到17.0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达38.96%。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实现了11.90%的增长,达到
陈玉卿于今年4月份开始担任复星医药执行董事、董事长,并全面负责复星医药的战略,以及与战略目标匹配的组织发展、团队培养和人才储备等重要工作。此次业绩说明会是陈玉卿上任后的首次公开交流。
受市场环境特别是集采政策的持续影响,2025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整体营收依然有所承压,主要业务板块增长乏力。但与此同时,公司创新药及海外业务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加上公司优化资产结构并促进了现金回流,经营性现金流也呈现出持续的正向改善。
近日,复星医药成功完成规模10亿元、期限2年的中长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成为自202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公告》后,民营医药行业首单中长期科创债,票面利率2.70%。该债券由招商银行担任牵头主承销商兼簿记管理人,北京银行、
2025年上半年,复星积极把握宏观趋势,坚持战略聚焦,依托出色的创新和全球化核心能力,驱动业务稳健发展。报告期内,集团总收入达人民币872.8亿元,产业运营利润达人民币31.5亿元,归母净利润达人民币6.6亿元。
8月26日晚间,复星医药(600196.SH / 02196.HK)公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5.1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34亿元,同比
近期,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宣布拟启动新一轮A+H股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的核心指标为归母净利润和创新药品收入,其中A股的激励工具为A股期权,行权最低价格为27.93元/股,H股的激励工具为受限制股份单位。本次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
事件:公司2025H1实现营业收入195.14亿元,同比下降4.63%,主要受集采影响;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主因出售和睦家剩余权益及其他非核心资产;扣非归母净利润9.61亿元,同比下降23.39%。2025Q2营业收入100.94亿
8月26日,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正式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95.14亿元,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创新药品板块表现亮眼,实现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展现出稳健向好
2025年8月26日,豫园股份(600655.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截至2025年8月25日,共有11个机构投资者披露持有豫园股份A股股份,合计持股量达23.47亿股,占豫园股份总股本的60.23%。其中,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包括上海复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东方网记者程琦8月21日报道: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积极履职建言,建议全力推动在丙类目录指导下细胞与基因治疗药品的多元支付体系建设。近日,这一为高价救命药探索多元支付出路的建议,如今正迎来国家层面的实质性突破。
资料显示,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复星医药”,股票代码:600196.SH,02196.HK)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植根中国、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到医药
8月11日,复星医药一则公告震动市场:其自主研发的小分子口服DPP-1抑制剂XH-S004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Expedition Therapeutics达成全球权益授权(不含中国及港澳地区),潜在交易总额高达6.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
8月13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海思科登记了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扩展Ⅲ期临床,以评价HSK31858片在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NCFBE)患者中的长期安全性。据悉,该药是国内首个进入Ⅲ期临床的DPP-1抑制剂。